姓名介绍

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(距今五千年),就有了姓。那时是母族社会,只知有母,不知有父。所以,“姓”是“女”和“生”组成的,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。夏、商、周的时候,人们有姓也有氏。“姓”是从居住的村落,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。“氏”是从君主所封的地,所赐的爵位,所任的官职,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。所以贵族有姓、有名也有氏;而平民则只有姓、有名,却没有氏。古时候也有法律规定:同“氏”的男女可以通婚,而同“姓”的男女则不可以通婚。因为中国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: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。

诸姓基本介绍

诸[诸,读音作zhū(ㄓㄨ)]

诸姓姓氏源流

诸(Zhū)姓源出有:

诸姓源出一

源于地名,出自春秋时期诸国的封地,属于以封地名称为氏。据史籍《姓苑》记载,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(今山东诸城),鲁国的一个大夫就在这里生活,他的族人采食于此。他的后代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诸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诸邑为春秋时期诸国国君的封邑,因以之为姓。如《春秋》中的诸为“庄公二十九年”记载中鲁邑的诸城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彭姓彭祖、豕韦、诸稽,则商灭之矣,秃姓舟人,则周灭之矣。”诸稽国为彭祖后裔封国,诸稽国在商武丁时期被灭,部分遗族北迁至山东诸城县西南,仍名为诸,形成诸国。

诸姓源出二

源于姒姓,出自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 根据史籍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记载,诸氏出自姒姓,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裔。诸稽郢,亦称柘稽,是著名的春秋时期越国五大夫之一,以善辩和擅长外交著称。

在诸稽郢的后裔子孙中,多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,称诸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诸姓源出三

源于驺氏,出自西汉时期越王的后裔无诸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无诸,驺氏,约生于战国晚期,卒于汉朝初期,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世孙,为汉朝闽越王。源出还是姒姓。据史籍《榕城考古录》记载,无诸死后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,俗呼王墓山。另据民国时期所著《闽侯县志》中记载,闽人为怀念无诸,在越王台建闽越王庙,史称大庙山,无诸墓就在南台嘉崇里闽越祖庙后的山丘上,世代祭祀无诸。

汉朝以后,无诸的后裔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,称诸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诸姓源出四

源于变姓,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后周贵族诸葛十朋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 五代十国时期,后周政权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。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之后,诸葛十朋不愿别人再打听到他,就改姓名叫诸十朋,携族隐居在会稽山中。

在诸十朋的后裔子孙中,皆改复姓诸葛氏为单姓诸氏,成为诸氏家族的又一个来源,世代相传至今。

诸姓源出五

源于变姓,出自明朝时期侍卫统领宠,属于字讹为氏。氏,是十分罕见稀少的姓氏之一,为古蜀国濮族部落称谓,秦末汉初时期分播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一带,时称六麻蛮族,后汉化成姓氏。在典籍《正字通》中记载:“六麻有诸姓。按,本作𧨿,讹作诸。𧨿,本作上声,音查。六书不载稿字,今亦罕此姓,存备考正。”明朝万历年间,京师有四川籍的侍卫将领叫稿宠,唱名时呼“诸宠“,无人应答,唱輺独留。上官奇怪,问是何姓,𧨿宠回答:“𧨿如诈字上声,字从工从白。”就是读音作zhǎ(ㄗㄚˇ)。

后来,氏族人中就有人干脆就以讹为正,改称诸氏,免得识别起来麻烦,由此世代相传至今。

诸姓得姓始祖

诸稽郢、驺无诸。

诸姓迁徙分布

诸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一百八十六位。

诸氏的主要发源地在山东诸城,为古琅琊郡,另外有起源于吴国和越国的诸氏族人。春秋时,诸氏人主要居住在山东诸城,为诸国的王族。诸国春秋时沦为鲁国的附庸国,成为鲁国的大夫;后齐国占有诸地,又成为齐国的琅琊邑;越王勾践打败齐国,拥有诸国,并迁都琅琊,越国势衰,复将国都迁回故地,大量诸氏族人跟随南下。这样,诸氏族人就扩散到江浙皖赣区域,并实现了同原江浙地区诸氏族人的汇合。

今浙江省的宁波市、绍兴市、杭州市、嘉兴市、余杭市、湖州市,温州市,衢州市,江苏省的常州市、无锡市、江阴县、苏州市、昆山市、南京市,安徽省的蚌埠市,广东省的河源市,江西省的吉安市,湖北省的松滋市等地,四川省的蓬安县,三台县,宣汉县,泸州市均有诸氏族人分布。

诸姓历史名人

诸姓诸 燮

字子相,明代余姚人,嘉靖年间(1522-1566年)进士。历官兵部主事、邵武同知,俱有惠政。曾守山海关,忠贞为国。精理学,一洗陈言。

诸姓诸御己

春秋时楚国之耕者。庄王筑屋台,垒土千重,大臣因谏而死者七十二人。御己弃耕入谏,楚王遂解层台而罢民役。楚人歌之曰:“薪乎莱乎?无诸御己,讫无人乎!莱乎薪乎?无诸御己,讫无人乎!”此处将复姓诸御氏并入单姓诸氏。

诸姓诸稽郢

据《史记》作柘稽,春秋时越国五大夫之一,善言辞。勾践三年(公元前494年)周敬王二十六年,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,倾兵伐越。勾践率师迎战夫椒,大败,困守会稽山上,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。勾践遂派诸稽郢去吴营谈判求和。行成于吴而返。《国语·越语》有载。

诸姓诸福坤

清光绪年间人,字元简,号杏庐,周庄镇杏村人。其父诸文渊,擅长书画。精通医药。诸福坤早年博览勤学,曾考入京师国子监,为增贡生。与元和知县李超琼、湖南巡抚吴大澄等人积极赞同陶煦的减租变革思想。后归田园居,以利乡济闾之事为己任。并将“荒江老屋”取名为“杏庐”绝迹城市,专心著作。“人瘦不食肉,医穷只著书”。元和县令李超琼闻其人品质高尚,认为近十年来所少见。诸福坤博学善文,为众推崇,所造就后生以文行名者尤多。柳亚子之父柳念曾、叔父柳慕曾都是当年诸福坤门下的弟子。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去病15岁时从同里镇来周庄,从诸福坤学习5年,遂成一代巨匠。诸福坤著有《杳庐文钞》6册。后由柳亚子出资刊印。

诸姓郡望堂号

诸姓郡望

琅琊郡:亦称琅琊国、琅岈郡、琅玡郡。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,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,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。秦朝统一六国后,在境内设琅琊郡,并附置琅琊县,治所均在琅琊(今夏河),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。西汉时期治东武(今山东诸城),并增琅琊国、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,下辖五十一县,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、即墨、崂山、胶县、胶南、沂水、莒南、日照、五莲、赣榆(今江苏赣榆)及青岛等地。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(今山东临沂)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。北魏时期治即丘(今山东临沂)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。唐朝时期又裁废,境地归胶州、诸城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、临沂、胶南一带,唐朝乾元初年(戊戌,公元758年)曾废黜,后有沂州琅琊郡。从魏、晋朝时期起,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(国)。春秋时诸国的统治区域在诸城、安丘一带,属于琅琊郡。

诸姓堂号

琅琊堂:以望立堂,《千家姓》说古代家族在琅琊郡。

诸姓家谱文献

浙江余姚诸氏宗谱四卷,(清)诸如绶纂修,清道光三年(公元1823年)伦叙堂传抄本四册。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浙江兰溪诸葛氏重修宗谱四卷,首一卷、末一卷,(清)诸葛铎总理,诸葛浩等纂修,清道光十一年(公元1831年)木刻活字印本一册,今仅存第一卷、卷首。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浙江诸葛氏宗谱,著者待考,清光绪三年(公元1877年)木刻活字印本两册,今仅存第七卷、第十三卷。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、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浙江金华九龙诸葛氏宗谱四卷,(民国)诸葛小月等纂修,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重修,民国三十一年(公元1942年)续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。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。

浙江余姚姚江诸氏族谱六卷,首一卷、末一卷,(民国)诸昌龄修,民国十二年(公元1923年)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。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浙江兰溪琅琊诸葛氏宗谱四卷,(民国)祝谏重纂,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木刻活字印本。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水亭乡。

浙江兰溪诸葛简史,(民国)诸葛政清撰,民国三十六年(公元1947年)铅印本一册。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、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浙江余姚姚北诸氏宗谱,(民国)诸启鳖纂修,民国年间敬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,今仅存第三卷、第五卷、第九卷。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、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

江苏常州诸氏宗谱十六卷,(清)诸暄宝纂修,清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。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、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。  

诸姓字辈排行

浙江余姚诸氏字辈:“彦和腾谔缓哀大士允长何廷兆克以嘉忠孝永”。

诸姓诸姓宗祠通用联

诸姓四言通用联

民瞻清介;

叔义端诚。

——李文郑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明代余姚人诸观,字民瞻,成化年间进士,历官数郡,清廉耿介。他曾说:“贪官污吏,就像是不贞洁的女子,一有污点,还怎么见人!”下联典指明代吴人诸质,字叔义,洪武初年由举人官翰林院编修,不久,便辞官回乡。为人端庄诚信,平时小心谨慎,惟恐因知识不足而出差错;但与人辩论是非曲直的时候,则侃侃而谈,又非常固执,人们大多都信服他。

罢筑谏主;

奉使行成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春秋楚国老农诸御己入谏楚王,使罢筑层台而免民役。下联典指越·勾践派诸稽郢行成(求和)于吴,后吴为越所灭。

忠贞世国;

理学传家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全联典指明·诸燮事典。

诸姓五言通用联

一梅惊梁主;

九鼎耀钱塘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战国时越国大夫诸发,奉使于梁,执一枝梅以遗梁王。梁王披衣见发。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九鼎,字骏男,钱塘人。有《清乐集》等。

橘苑留雅韵;

杏庐有奇香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诸匡鼎,字虎男,钱塘人。有《橘苑诗钞》。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福坤,字元简,长洲人。有《杏庐文钞》。

诸姓六言通用联

宴夺琼林之首;

名题金榜之先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全联典指明代状元诸大缓荣登榜首。

弘道治绩称最;

大缓芳名列先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明代滑县令诸弘道,课农兴学,治绩一时称最。指明代状元诸大缓事典。

诸姓七言通用联

兄让王位传佳话;

女雪父冤播美名。

——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

上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诸樊,名遏,父王寿梦卒,诸樊立,已除丧,让王位于弟季札。下联典指明代孝女诸娥,浙江山阴人。父士吉,洪武初为粮长,被诬沦死,二子亦罹罪。娥年八岁,与舅走京师诉冤。里人哀之,卒后肖像配曹娥。

诸姓待查情况

《世本》、《国语》等先秦典籍说明诸稽氏起源于古诸稽国,属于以国为氏,且先秦典籍为春秋战国时书籍,为姓氏分化形成阶段典籍,比较可靠。《路史》:“秃、诸、暨、稽、舟人皆彭之分也。高辛师舟人。暨、诸、稽则商灭之,秃姓、舟人则周灭之,韦则夏甲迁之矣。后有籛氏、钱氏、秃氏、舟氏、韦氏、豕韦氏、伯氏、霸氏、覧氏、寿氏、名氏、诸氏、诸稽氏、暨氏、既氏、周氏”。《姓氏寻源》:“诸本彭姓。见<国语>。史伯之言,密之诸城,春秋诸国也。或云姒姓,闽越王无诸之后,因祖字为氏。又按,齐有诸御鞅、楚有诸御己,未必越王之后。“《元和姓纂》直接把诸稽氏列为大彭之裔。《通志 氏族略》对诸氏、诸稽氏没列明来源,只举例人名。《世本八种》:诸稽,越有诸稽郢,大彭之后。本源流二,诸稽郢出自姒姓,与先秦诸子典籍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