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名介绍

起源很多,以官名作为姓氏。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,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。源于姬姓,是一个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的姓。源于官位,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等等。

宰姓历史发展

宰姓得姓始祖

宰孔(宰周公)、宰予、王莽、蔑里乞·马扎儿台。

宰姓姓氏源流

宰(Zǎi)姓源出有八:

源流一

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,以官名作为姓氏。宰父是周朝的一个官名,职责是管理王朝的内外事务。宰父官的后代,大多数用祖上的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,称为宰父氏或宰氏。后来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。成为宰氏的一支。

源流二

源于姬姓,是一个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的姓。据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姓解》载,春秋时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担任太宰,故被称为宰孔、宰周公。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职作为姓氏,称宰氏,成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。 宰姓始祖:宰孔(宰周公)。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:“周大夫宰孔,周公之后,以官为姓。宰予,仲尼弟子。”《姓解》上指出:“周卿士宰孔之后……”还说: “当时周天子的太宰的后裔之中,也有以宰为姓的。”由此可见,头一个以宰为姓的人,是周朝时宰孔的周公子孙,他们在距今2000多年前“以官为氏”而姓了宰。源自周大夫宰孔的宰氏,由于是周公之后,发祥于当时的鲁国,即是今山东省境内。著名的孔子弟子宰予,便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。出自太宰的一支宰氏,据《姓解》上说是“望出西河”,古代的西河,在今山西省的西北部。故宰氏后人尊宰孔为宰姓的始祖。

源流三

源于官位,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宰,是殷商时期就设有的官称,最初是对厨师的称谓,后逐渐晋升为负责家事和家奴,属于奴隶主贵族的臣仆。到了西周王朝时期,“宰”成为王公贵族家务事的总管,直接听命于王后,后来逐渐晋级为在君王左右参与政务,到了春秋初期,各诸侯国均有设置,后来甚至在卿、大夫家中皆设有,多称“太宰”、“家宰”等。例如,孔子的弟子仲由,字子路,就是卫国大夫孔俚的家宰,因为孔俚属于季氏家族,因此子路的官称就是“季氏宰”。

在宰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宰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源流四

源于官位,出自春秋时期官吏宰人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宰人,亦称宰官,是两周时期一方邑地的最高行政长官,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邑宰,战国时期以后的县令。起初,宰人的职责是负责掌管礼书(札书),并接待各级来宾,后来逐渐演变为负责主持公室内务,成为后来宰夫中的一种,常被外派为一邑之长官。

在宰人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宰人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源流五

源于官位,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宰士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宰士,也是两周时期所设置的官称,负责管理王朝的事务,与宰夫不同的是,宰士仅只管理王家内外事务,不涉及宫外。宰士例归宰相辖制。后来在王朝最高行政机构饿司徒府中,也设有专职宰士。

在宰士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宰士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、士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源流六

源于官位,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宰辠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宰辠,亦称宰罪,原来是周王朝分设在各邑监狱中办事的官吏,类如今天的典狱长。“辠”,就是罪人、犯人。著名东汉学者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“宰辠,罪人在屋下执事者。”实际上就是监督罪犯服役的执法官吏,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刑官之一。在后来的秦朝时期,秦始皇因为“辠”字与古“皇”字相似,因此改“宰辠”为“宰罪”。

在宰辠的后裔子孙中,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,称宰辠氏,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宰氏、辠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源流七

源于官位,出自汉朝末期的宰衡,属于以官爵尊号为氏。宰衡,是西汉末期独特的一种官称,是汉平帝刘衎授予大司马、安汉公王莽的官爵尊号。西汉初始元年(公元8年)王莽篡汉称帝,改国号为“新”,改长安为常安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臣子通过篡位当皇帝的先河。新朝地皇四年(公元23年),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,混乱中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,新朝历十五年灭亡。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砍掉脑袋又被割去舌头的皇帝。

新莽王朝灭亡后,王莽一族被残酷屠戮,其族人分散四处迁逃,其中有以王莽尊号为姓氏者,改王氏为宰氏、衡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源流八

源出蒙古族蔑里乞部族,先祖为元朝时期担任宰相的蔑里乞·马扎儿台。明朝初期,蔑里乞·马扎儿台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汉姓,称宰氏,以随军攻打威宁战死,家属安置于威宁躲避兵乱灾祸,后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民族,世代相传至今,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的威宁县炉山镇、黑石镇、草海镇,以及云南等地。  

宰姓迁徙分布

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宰姓出自姬姓。上古周朝时,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叫作太宰的官职,主要掌管朝廷升迁官员,传达发布天子命令的事务,是很重要的官职。周朝开国元勋周公旦的后代均为周朝卿士,其中有个叫周公孔的曾经担任太宰,故又称宰孔、宰周公。周公孔的后代有的就以他的官职名作为姓氏,称为宰氏,世代相传。周朝时候,太宰又称为宰父,所以太宰的后代中有的就复姓宰父,后来有一部分渐渐地简化为单姓宰。这是宰姓历史上的又一个发展。中国宰氏的后裔,有两支出处,要想找自己出在哪一支,无史料可查证,只有到自家的族谱上去追踪了。在今河南、湖北、山东等均有分布。

宰姓传统文化

宰姓郡望堂号

郡望

西河郡:战国时期魏国开始设置河西郡。地点相当于今天的陕西、山西两省之间的黄河沿岸一带地区。

堂号

临淄堂:孔子的门下产生了很多栋梁之才,其中有一个叫宰予的,做了临淄宰。他是孔子门下的四科(予属言语科)十圣之一,后来在宋代被封为临淄公。

宰姓宗祠楹联

四言通用联

礼成宋国;誉起圣门。 ——佚名撰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宋国人宰让,曾参与制定宋国礼仪制度。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宰予,字子我,孔子的弟子,以擅长言语著称。曾在齐国任临淄大夫。对孔子“三年之丧”的主张表示怀疑,说:“父母死后,守孝三年,时间太长了……服丧一年就行了。” 任会稽守;冠言语科。 ——佚名撰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·宰鼌(晁),官会稽太守。下联典指春秋鲁·宰予,为孔门言语科高弟。

七言通用联

周室首九卿之选;会稽矜五马之荣。 ——佚名撰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·宰孔,官周王室太宰。下联典指汉·宰鼌(晁),官会稽太守。

宰姓姓氏名望

宰姓宰 孔

名孔,周朝大夫,任周王室太宰,周公之后,亦称周公孔、宰周公。或谓即周公忌父,或谓周公忌父弟。为宰姓的始祖。

宰姓宰 予

中国儒学者,春秋时期鲁国人,字子我(公元前522-458),故又名宰我,孔子的得意门生,列于孔门言语科,口才特别好,而勿厚于德,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有名。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孔子说:“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守孝三年,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。君子三年不习礼仪,礼仪一定会遭到破坏的;三年不奏乐,音乐也肯定会溃散。依我之见,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。”孔子反问:“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一切恢复正常,你能心安理得吗?”宰我说:“能。”孔子说:“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。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,即使吃美食也不会觉得甘美,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,所以才不忍心那样做呀。”宰予退了出去。孔子说:“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。小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;所以子女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。”看到宰我在白天睡觉,孔子又说: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称“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”据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,宰予后来当了临淄大夫,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,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(亦字子我)当宰予。宰予在唐开元年间被封为“齐侯”,宋又封“临淄公”,后又改称为“齐公”。宰予曾任齐国临淄大夫,是孔门“七十二贤”之一。

宰姓宰 晁

据《后汉书·独行·彭修传》载,汉建武年间,西部都尉宰晁代行太守之职,“以微过收吴县狱吏,将杀之”,经郡功曹彭修的劝解方免其罪罚。

宰姓宰应文

明朝时期江宁人。从小就失去了双亲,家境很贫穷。长大以后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敬,他把父母的形象刻成木头人,而且像对待活人一样来侍奉,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。成为当时有名的孝子。